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基于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文化
《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基于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基于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维思文库上搜索。
1、4 2 心理研究P s y ch o l o g ica lR e s e a r ch2 0 0 8 ,l ( 5 ) :4 2 4 6 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基于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文化 王淑燕1 奚彦辉2 ( 1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心理系,淮北2 3 5 0 0 02 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长春1 3 0 0 1 2 ) 摘要:主观幸福感( s w s ) 是人们对于其生活的主观评估,由于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这一特点幸福感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把 文化与个体的主观体验加以交叉考虑。跨文化研究自然成为该领域研究中受欢迎的方法。该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与文化的概念,东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幸福观,并分别从研
2、究方法,研究结论两大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个体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跨文化 自上个世纪5 0 年代主观幸福感在西方国家被 提出以来,学者们开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主观幸 福感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主观幸福感 具有主观性这一特点,所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一个 中心问题便是把文化与个体的主观体验加以交叉考 虑。跨文化研究自然成为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受欢迎 的一种方法。而且,这一方法的运用已经取得了可喜 的成就。文章试图对多年来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 究作一综述,期望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到一定推
3、动作用。 1 主观幸福感与文化 “主观幸福感”一词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成 为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在心理学上,主观幸福感 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 评估,不仅指积极情绪的增加,也指消极情绪的减 少。从“主观幸福感”一词可以推知,“主观性”是它的 一个重要特点,即“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其自身整 体状况的一种主观判断与评价。 目前,对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英国人类学之父 泰勒认为,“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论,是个 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和 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习惯”f I J 。有的 学者对文化进行了分类,有的学者把文化描述为“环 境的人
4、为部分”。一般来说,文化的一大重要特征就 是它在不同代人之间的传承。同时,文化往往与一个 国家或民族群体相联系。 文化是无所不在的,任何人类的行为都受到文 化的某一方面的影响,或成为它的直接后果。为此, 出现了跨文化心理学,该学科就文化背景下的基本 通讯作者:王淑燕。女,讲师,硕士。E m a il :w s y 7 2 0 s o h u co r n 心理过程进行了跨文化的研究。主观幸福感作为一 个心理变量,它的定义中包含着内在的文化根源,没 有超越文化价值观的幸福感判断和评价,它与文化 的关系甚为密切。 2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幸福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谓东方文化的主 要代表。“幸
5、福”一词,直到最近才在中国语言中出 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福”或“福气”或许是和“幸 福”最相近的词汇,通常意味着“生活中好的,积极的 事情”。中国文化中的幸福观念,大体包括物质丰富, 身体健康,一种美好平静的生活,对死亡的焦虑的减 轻等。根据古代的阴阳理论,宇宙包括两个相对立的 方面,即阴和阳。这两种力量的相互变化形成了天地 万物,“幸福”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也体现为自然、人 类社会、个体自身内部平衡稳定的状态。儒学在中国 社会中无疑是一种占主导的价值体系,影响塑造东 方文化几千年的历史了。儒学强调家庭、集体,而不 是个体,强调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 回顾西方幸福观的历史,主要概括为理性
6、主义 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基督教幸福观、功利主义 幸福观4 种形态。理性主义幸福观强调人的精神快 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指导下能 实现,在人生道德与幸福的问题上,强调理性作用, 贬低感性与情感的作用,主张抑制欲望,而追求道德 的完善或精神上的幸福。他们认为人生目的和幸福 在于按理性命令行事,而感官的享受和快乐只会玷 污理性,荒废人生。与理性主义的幸福观相反,感性 主义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 性,认为人的幸福就在于人的感性生活,在于感性欲 心理研究 4 3 望的满足与快乐,而这些满足与快乐本身就是道德 的。基督教幸福观宣扬并引导人们爱上帝,视幸福为 上帝的恩赐
7、,其实质是要人们放弃物质追求,面对现 实的无奈而寄希望于来世。功利主义幸福观强调人 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因而促成幸福是人 的一切行为的标准。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上, 认为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基础,达到“最大多数人 的最大幸福”是道德活动的唯一目的1 2 1 。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幸福观具有集体主义导向, 而西方文化传统的幸福观具有个人主义导向。中国 长期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上的集权主义,使 道德价值导向于集体主义,集中体现为“仁”的基本 伦理原则。“仁”即二人,不是单个人,是群体关系。因 此,中国统治者提倡“忠”和“孝”。这样,个体本身是 无价值的,其价值在封建共同体或家族身上,
8、个体不 具有独立性和自由发展的条件。集体主义的幸福观 要求个体对群体的绝对服从,不存在脱离群体幸福 的个人幸福。在基督教统治的西方社会主张为个体 而牺牲,即使是单独的灵魂,即使他没有亲邻,只要 他自为地享受到上帝,那他就还是幸福的。在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也突出个体,主张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 成与发展,更加重视个体的自由与独立性。这种个体 主义导向使得思想家们思考幸福问题时也倾向于以 个人为核心,每个人都应该自由地去寻求和享受人 间的快乐和幸福生活1 2 1 。在道德、利益与幸福的关系 问题上,中国传统思想倾向于把道德与利益对立起 来,重义轻利,其实际
9、意义是个人利益和幸福应无条 件的服从群体的利益与幸福;西方思想则倾向于把 道德与利益具有同一性,宣扬利就是义,认为个人在 追求利益和幸福的过程中,也就增进了社会公利1 2 。 当然两种文化下的幸福观也有不少相同之处, 如,在幸福的实质问题上,中西方均有人提出德行幸 福论;在获得幸福的途径与方法上,中西方均有人提 出“中庸之道”;东西方在幸福观上均有自然主义的 传统;中西方均具有大致相同的宗教幸福观等1 2 1 。 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积淀。它会 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内在体验。由于主观 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等特点,所以一个人对自己是否 幸福的内在体验是很容易受文化的影响的。总而言
10、之,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同样的情况下人们所 产生的幸福感也不同。考察文化因素对研究主观幸 福感是很有必要的。 3 研究方法 3 1 研究被试选取 目前,跨文化研究中的被试群体仍以在校大学 生为主,如许多研究者曾对印度大学生和美国大学 生作过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3 一 习;G o h m 等人对 3 9 个国家的大学生进行了文化、父母冲突、父母婚 姻状况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 6 1 ;O is h i等 人曾对3 9 个国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进行了统 计分析m ;S h e l d o n 等人曾对美国、中国、南韩、台湾四 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作过比较研究问; S
11、u h 曾对韩国和美国大学生进行过文化、认同一致 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例;陆洛曾对中国台湾地区 和英国的大学生进行过文化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 研究”0 1 。郑雪等人曾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大 学生主观幸福感作过比较研究1 1 1 I 。但也有非单一学 生群体,比如S u h a il 和C h a u d h r y 曾对穆斯林文化下 的巴基斯坦地区的1 6 8 0 岁的人群进行了主观幸 福感的预测指标的研究1 1 :q ;S ch im m a ck 等人曾以大 学生为主,另外有部分教师被试的参与,对美国、德 国、日本、墨西哥、加纳5 国的人进行了人格、文化和 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f
12、1 3 I 。但总体看来,被试群体还 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3 2 研究工具 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 就是问卷法。问卷法是不是有效,关键要看测量工具 的有效性。在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中,使用的测 量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比较简单的非言语型的 评定量表,如A n d r e w s 和W it h a y 的人面量表( t h e F a ceS ca l e ,F S ) ;一般幸福感阶梯量表( t h eL a d d e r S ca l eo fG e n e r a lW e l l b e in g ,L S W B ) 等。人面量表 一般是由七个表情不同的人脸组
13、成,要求被试对“哪 一种人脸更能体现你现在对生活的感受”做出选择。 一般幸福感阶梯量表是一种测量生活满意度的单一 题项,即“所有事情都考虑在内,你觉得现在你应该 处于哪点”一题。此题共有1 0 个点,l 代表极度不满 意,l O 代表极度满意I 删。这种单项目的幸福感评定 虽然十分简洁,也不易受语言方面的限制,但是由于 它易受个体测评时的心境的影响,稳定性不足,因 此,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使用多项目的主观幸福感 量表,以保证测量结果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 D in e r 等人发展了一个包含5 个题项的总体生 活满意度量表( t h eS a t is f a ct io n w it hL if
14、 eS ca l e , 4 4 王淑燕等: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基于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文化 s W L S ) ,该量表采用五点评分,跨文化研究表明,其 信效度指标较好,应用十分广泛。该量表被D ie n e r 等人译成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种语言运用于跨 文化研究中l l3 1 。W a s t o n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 简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 t h eP o s it iv eA f f e ct N e g a t iv eA f f e ctS ch e d u l e ,P A N A S ) ,该量表共2 0 个 题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各有1 0 个题项,信度
15、效 度指标较好 g l 。D ie n e r 等人还编制了国际大学调查 ( I C S ) 问卷,多采用9 点量表进行作答,已有的研究 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I l l 】。 不管哪种测量工具,在跨文化研究中,总是把量 表或者问卷通过采用跨文化研究常用的方法把它转 化成本国使用的量表。如郑雪等人在用国际大学调 查量表时,先由一位中英文熟练者将它翻译成中 文,然后由另一位中英文熟练者把中文翻译成英文, 最后把两个译本交给专家对比和修改,确定正式使 用的中文版的调查量表【1 1 1 。 4 相关研究结论 4 1 总体幸福感的文化差异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人们对于他们的生活满意 度是相似的
16、,在西欧和北美国家8 0 的人们描述他 们对生活比较满意| 1 4 I 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跨文化研 究表明,多数国家幸福感指数平均在5 5 ( 1 一1 0 ) 以 上,浮动范围为5 0 3 到8 3 6 1 旧。不过目前存在的一 致结论是在个体主义文化的国家里,人们的主观幸 福感要比在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们水平偏高 J 6 1 ,这 可能跟国家的经济、民主状况等因素有关系。 4 2 自我、自尊与主观幸福感 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而集体主义文 化强调个体的依赖特性及与其他亲人的相互关系。 个体主义文化强调选择的自由和个人的需要,而集 体主义文化强调责任,他人需要,命运的安排等等。 与这些观念
17、一致,O is h i等人发现,自由在个体主义 文化下比在集体主义文化下对生活满意度是一个更 有力的预测指标旧。S u b 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总体来 说,自我同一性与高幸福感显著相关,但在个体主义 文化下( 如美国) 比在集体主义文化( 如韩国) 下表现 得更突出。同时回归分析表明,在韩国被试中,社会 赞许比自我同一性更能预测主观幸福感,而在美国 被试中恰恰相反1 9 1 。P a r k 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在美 国,青少年的自我满意度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总体满 意度的重要指标,而对于韩国的青少年却不然。 D ie n e r 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个体主义文化下,自尊对 生活满意度是一个较强的预测指
18、标,而在集体主义 文化下,表现的比较微弱。这也表明在个体主义文 化下的人能够按照个人的意愿去行事,如与他们喜 欢的人结婚,与他们喜欢的人住在一起,做他们想做 的事情。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这些决定的做出明显受 到周围他人的影响。在个体主义文化下有一种趋势: 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相对于 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更高。相矛盾的是,自杀率、离 婚率、失业率在个体主义文化下也同样很高。出现这 种情况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只要他们对自己的婚姻 不满就有可能会提出离婚,同样,假如他们心情不 畅,更易出现自杀。 4 3 目标、情感与主观幸福感 在个体主义国家中,情绪、情感能直接反映一个 人的目标、需
19、要和现实的状况闭。所以对于个体主义 国家的人来说,情绪能为生活满意度提供重要的信 息。一种充满较多积极情绪和较少消极情绪的生活 意味着需要、目标都得到实现,生活是美好的。在集 体主义国家,个人目标的实现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这 些文化下的成员为了取悦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 特 别是地位稍高的那些人) 而屈服于个人目标嘲。如 O is h i等人的研究表明,与欧美大学生相比,亚洲大 学生不会因为对自己感兴趣的目标的追求而有积极 的情感体验,而更重要的是,完成承担的目标是为了 “取悦朋友或家人”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2 l j 。对于 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们而言,遵循文化标准比重视 令人高兴的事件更重要。
20、所以,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 更少关心事件的情感结果,而情绪特征在他们的生 活满意度的判断中很少起支配地位。比如,R o z in 曾 问印度学生( 集体主义文化) 和美国学生( 个体主义 文化) 是否同意“行为的结果对我是否愉快不是我重 要的考虑”这一问题时,美国学生仅仅1 2 同意了 这个描述,而印度学生有3 4 同意了这个描述,这 个结果直接暗示了文化影响主观幸福感,快乐平衡 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下比在个体主义文化对生活满意 度预期更弱1 1 6 1 。 4 4 婚姻与主观幸福感 婚姻是一个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重要的人口统 计学因素。然而,人们从婚姻中获得的幸福是来自伴 侣所给予的爱,还是来自于对
21、婚姻的社会赞许,是不 明确的。D in e r 等人发现,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未婚同 居的个人比已婚或单身的个人都具有更高的幸福 心理研究 4 5 感,这说明,在这种文化下,伴侣关系比社会赞许更 重要。但是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未婚同居者不比已婚 或单身的人幸福,这说明,在这样的文化之下,社会 赞许是婚姻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阎。 在S u h a il 等人对于巴基斯坦地区( 集体主义文 化) 的人们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已婚者比寡妇或离 婚者更幸福,对生活更满意1 1 2 J 。婚姻导致幸福的原因 或许是得益于婚姻的影响,婚姻赋予人们新的角色 和外加的称赞,提供了自我认同、自尊的源泉。在东 方社会,像巴基
22、斯坦地区,一种互相支持,亲密的婚 姻关系特别重要,因为人们必须互相依赖来共同处 理家庭事务。特别是对于妇女,婚姻是安全的纽带, 婚姻的完整性能使她们在社会中获得尊重。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目前,跨文化研究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 一种很好的方法,也取得了很丰富的研究成果,为 以后的研究做了铺垫。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还有待于 进一步完善。 首先,主观幸福感跨文化研究中所用的方法存 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被试的 选取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不同群体的思想观点 存在很大差异,这直接会影响到他们主观幸福感指 数的高低。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年 龄阶段群体的取样同样极其重要。比如,
23、我国虽然 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但是由于改革开放 以来,受西方其他国家的影响,很多人也追求个性、 自我、独立等个体主义文化下所显现出来的特点, 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观点在某种程度 上比老年人更西化。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消除被试 群体的单一性,是很重要的。第二,目前的研究更多 的是停留在一般性的调查上,基本以自我报告法为 主。主观幸福感是一个极其主观性的问题,它会随 着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以量 表为主的自我报告法只能作为研究主观幸福感的 重要参考之一。在研究的过程中,多种方法的综合 使用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要重视质化研究方法的 使用,比如深度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观 幸福感 研究 述评 基于 个体 主义 集体主义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