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名画录》校勘及研究
《《益州名画录》校勘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州名画录》校勘及研究(142页珍藏版)》请在维思文库上搜索。
1、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1 - 分类号分类号: 密级密级: U D CU D C: 编号编号: 中中 国国 美美 术术 学学 院院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益州名画录校勘及研究 苏 冠 方 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毕毕 斐(教授)斐(教授) 史明理史明理 蔡穗玲蔡穗玲 申请学位级别申请学位级别 艺术学硕士艺术学硕士學位學位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美术学美术学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20192019 年年 5 5 月月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20192019 年年 5 5 月月 1717 日日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
2、期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20192019 年年 6 6 月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评阅人 20192019 年年 6 6 月月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2 -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3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 机
3、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4、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4 -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5 - 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Yizhou Minghua Lu Textual Criticism and Commentaries 蘇 冠 方 2019.6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6 -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7 - 摘摘 要要 宋代黃休復益州名畫錄是中國現存第一部地區美術史。藉著唐、五代的 五十八位畫家及其寺觀壁畫作品
5、, 展現了唐末到五代時期蜀地藝術發展的興盛與 經濟的富足。中國歷代美術文獻中,黃休復 益州名畫錄 首次對“逸、神、妙、 能”“四格”提出具體的定義。黃氏“逸格”定義的提出,在我國美術品評由 “上、中、下”三等九品過渡到“逸、神、妙、能”四品三級的過程中,扮演了 關鍵性的角色,並對其後的宣和畫譜及鄧椿畫繼等書影響極大。 本文主要分幾個部分。首先以筆者在校勘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展開論述,主 要介紹了關於此書成書體例;現存版本源流關係;古今中外研究情況及關於書中 具體內容的研究等。再者,針對文獻整理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精要的討論,例 如明代時期該書與益州畫錄同書異名的問題;黃休復“逸格”的意涵問題;
6、此書與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的關係等。 另一部分為益州名畫錄整理本,整理本以明嘉靖間明繙宋本為底本,以 現存另外八種本子為校本,用古今圖書集成 佩文齋書畫譜 蜀中廣記 畫 史會要等參校。 關鍵詞:黃休復 益州名畫錄 品評 逸格 版本 校勘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8 - Abstract Yizhou Minghua lu (益州名畫錄), written by Huang Xiufu in the Song Dynasty, is the first regional art history book in China. There are 58 artis
7、ts and their wall paintings in temples in Tang and the Five Dynasties recorded in the book, which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nd economy at that time. For the first time, Huang Xiufu claimed the definitions of “Yi”(逸), “Shen”(神), “Miao”(妙), “Neng”(能), the four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art works
8、. Especially, Yi(逸) played a key role in developing Chinese art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ree-grade of “top”, “middle”, and “low” to four-standard of “Yi”(逸), “Shen”(神), “Miao”(妙), “Neng”(能). At the same time, Yizhou Minghua lu had an immense influence upon the following books like Xuanhe Huapu (宣和畫譜
9、) and Hua ji (畫繼) by Dengchun. Based on the textual criticism,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gen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isting editions, the former researches, and some concrete problems of the book. Furthermore, some intensive discussions were conducted by the problem of Yizhou Hua lu益州
10、畫錄in the Ming sharing the same content with Yizhou Minghua lu (益州名畫錄), the connotation of “Yi”(逸) claimed by Huang Xiufu,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zhou Minghua lu (益州名畫錄) and Tangchao Minghua lu (唐朝名畫錄) by Zhu Jingxuan. Textual criticism was another significant part in this research. In this p
11、art, Jiajin edition of Yizhou Minghua lu in Ming was treated as the original copy collated by the other eight editions of the book,which also referred to Gujin tushu Jicheng (古今 圖書集成), Peiwenzhai Shuhua pu (佩文齋書畫譜), Shuzhong Guang ji (蜀 中廣記), Huashi Hui Yao(畫史會要) in textual criticism part. Key words
12、: Huang Xiufu Yizhou Minghua lu Evaluation standards Yi Edition Textual criticism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9 - 目 次 前 言.1 上 編 一、 益州名畫錄研究.5 (一)古代學者對益州名畫錄的著錄與論述.5 (二)近現代學人對益州名畫錄的研究與考證.9 (三)海外學者對益州名畫錄的引用與探討.13 二、 益州名畫錄之體例.21 三、 益州名畫錄版本考述.25 (一)今存全本益州名畫錄版本考略.26 (二)海外收藏益州名畫錄諸本.35 (三)民國至當代已出版之益州名畫錄版
13、本概況略說.37 四、 益州名畫錄逸格釋義.47 五、 益州名畫錄中的唐朝名畫錄.51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10 - 下 編 益州名畫錄校本.57 附 錄 益州名畫錄歷代著錄.103 參考文獻.127 致 謝.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11 - 前 言 本文基於學術史的整理與版本的考訂,對黃休復益州名畫錄作出整理和 初步研究,為方便閱讀,特將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原文錄入並附校勘成果。 黃氏書中的“逸格”一直是學界關心的問題 , 本文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即黃氏“逸格”並非如島田修二郎所言只是素墨的粗筆與簡筆 ,
14、而是“拙規矩於 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形俱”,“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 於意表”,缺一不可。因此,島田氏認為應該列入“逸格”的貫休與石恪兩位畫 家,在黃氏益州名畫錄一書中僅僅分列於“能格”上品與下品。產生如此落 差的主要原因,在於島田氏忽略了“逸格”定義的完整,斷章取義的套用並解釋 黃休復益州名畫錄中“逸格”定義所導致。 裴孝源、張懷瓘、李嗣真至朱景玄、張彥遠,造就了有唐一代藝術理論的輝 煌。其中,對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影響最大的,是朱景玄唐朝名畫錄 。綜觀 益州名畫錄 ,體例、編纂主旨乃至敘事模式與品評觀念,均深受唐朝名畫 錄的影響。 關於是書作者,黃休復益州名畫錄與辛顯益州畫
15、錄相互糾葛的問題 尤其明顯。在宋代,辛顯益州畫錄除了在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敘諸家文 字”驚鴻一現,未見諸其他文獻著錄。而後至元代無跡可尋,卻在四百年後的明 代被大量引用,這個現象主要是明代在書籍刊刻時對書名並不在意,或是著錄疏 忽,或是隨意刪減,甚至隨意妄造。因此,明代著錄中所出現的益州畫錄正 是由於上述原因而導致一書多名或是同書異名,並非辛顯的著作出現在明代。 自宋代起,黃休復益州名畫錄見於歷代公私書目著錄,詳見文後附錄。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12 -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13 - 上上 編編 中國美術學院
16、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14 -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15 - 一、益州名畫錄研究史 (一一)古代學者對於益州名畫錄的著錄與論述古代學者對於益州名畫錄的著錄與論述 成書於北宋年間的益州名畫錄是中國第一部地域美術史著作。目前所見 諸本均有北宋真宗景德三年 1李畋序,序文明確指出該書作者為黃休復。 益州名 畫錄首次著錄於北宋官修崇文總目 , 2卻未及作者名姓。此後,有宋一代尚 有晁公武(11051180) 郡齋讀書志 3、鄭樵(11041162) 通志二十略 4、郭若虛(生卒不詳) 圖畫見聞志5、陳振孫(約 11861262)
17、 直齋書錄解 題 6、陳騤(11281203) 中興館閣書目7等記載該書。其中鄭樵通志二 十略將作者誤作王休復,陳騤編修的中興館閣書目將作者誤植為李畧 8。 在元代, 宋史藝文志 9沿襲宋代中興館閣書目的謬誤,將益州名 畫錄作者誤為李畋。元代學者馬端臨(12541323)所著文獻通考 10依據 晁氏 郡齋讀書志 與陳氏 直齋書錄解題 對 益州名畫錄 做了詳盡的考證, 修正了宋代中興館閣書目在作者問題上的謬誤。 明代許多學者都曾收藏並著錄該書 , 如晁瑮 (15071560)晁氏寶文堂書目 11、趙用賢(15351596) 趙定宇書目12、董其昌(15551636) 玄賞齋書目 1 一本誤作景德
18、二年。 2 粵雅堂叢書本,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宋代卷第一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112 頁。 3 續古逸叢書本,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宋代卷第二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75 頁。 4 見明嘉靖金匱山房,清乾隆重印本通志略 ,現藏於浙江圖書館,索書號“善 961”。 5 宋刻配元抄本, 圖畫見聞志 ,中華再造善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6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宋代卷第一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720 頁。 7 古逸書錄叢輯本,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宋代卷第一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436 頁。 8 此處“畧”字應為李
19、畋“畋”字之訛誤, 中興館閣書目將益州名畫錄作者誤植為李畋。 9 中華書局,1977 年,第 5290 頁。 10 見文獻通考卷二二九“經籍考”卷五十六,商務印書館 1936 年排印“萬有文庫”本, 宋元明清書 目題跋叢刊 ,元代卷全一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329 頁。 11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抄本,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明代卷第一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684 頁。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蘇冠方益州名畫錄校勘及研究 - 16 - 13、祁承(1563-1628) 澹生堂藏書目14、焦竑(15411620) 國史經籍志 15及曹學佺(15741646) 蜀中廣記1
20、6等。上述大部分學者僅將該書著錄於各 自的藏書目錄並作提要,而曹學佺蜀中廣記則詳細的刊載了該書各畫家小傳 的相關引文。 明代曹學佺蜀中廣記 、朱謀垔畫史會要 17、陳耀文天中記18、莫旦 大明一統賦 19、余寅同姓名錄20等書皆引益州畫錄 ,曹學佺蜀中廣 記所引益州畫錄甚至多達到數十條。在宋代,辛顯益州畫錄除了在郭 若虛圖畫見聞志“敘諸家文字”篇驚鴻一現,尚未見諸其他文獻著錄。該書 歷經宋、元兩代無跡可尋,卻在四百年後的明代大量引用,這個現象主要是明代 在書籍刊刻時對書名並不在意,或是著錄疏忽,或是隨意刪減,甚至隨意妄造。 因此,明代著錄中所出現的 益州畫錄 應指黃休復 益州名畫錄 。 益州畫
21、錄 的突然出現,正是由於上述原因而導致一書多名或是同書異名,並非辛顯的著作 出現在明代。 清代學者唐志契(1579-1651)在繪事微言雜說“宋朱景玄”條中針 對朱氏“神、妙、能”三品與黃休復“逸、神、妙、能”四品作了簡單的討論。 並認為朱氏“雖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賢愚,然逸格之高豈可附於三品之末,未 若休復首推之為當也。” 21此言甚是。有清一朝庋藏并著錄此書者繁多,如錢謙 益(15821664) 絳雲樓書目 22、錢曾(16291701) 述古堂藏書目23也 是園藏書目 24、徐乾學(16311694) 傳是樓書目25、孫星衍(17531818) 12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初抄本, 宋元明清
22、書目題跋叢刊 ,明代卷第一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879 頁。 13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民國間張氏適園抄本,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明代卷第二冊,中華書局,2006 年, 第 101 頁。 14 清光緒間會稽徐氏刊紹興先正遺書本,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明代卷第二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238 頁。 15 清道光間刻粵雅堂叢書本,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明代卷第二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868 頁。 16 四庫全書本,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明代卷第三冊,中華書局,2006 年,第 56 頁。 17 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一六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益州名画录 益州 名画 校勘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