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研究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研究(77页珍藏版)》请在维思文库上搜索。
1、 学校代号 10532 学 号 S1502W0195 分 类 号 TP23 密 级 公 开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钱 煜 培 养 单 位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导师姓名及职称 龚志辉副教授 陈铁坚高级工程师 学 科 专 业 车辆工程 研 究 方 向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论文提交日 期 2018 年 4 月 20 日 学校代号:10532 学号:S1502W0195 密级:公开 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工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钱 煜 导师姓名及职称: 龚志辉副教授 陈铁坚高级工程师 培 养 单 位: 机
2、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专 业 名 称: 车辆工程 论文 提交 日期: 2018 年 4 月 20 日 论文 答辩 日期: 2018 年 5 月 16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金湘中教授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of Nuclear Fuel Rods by QIAN Yu B.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15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3、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Vehicle Engineering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Supervisor Professor GONG Zhihui Machine vision; Edge extraction; Posture adjustment; Hypercentric optics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V 目 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I 摘 要 . II Abstract . III 插图索引 . VII 附表索引 . IX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
4、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机器视觉系统研究现状 .2 1.2.2 边缘提取算法研究现状 .4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5 1.3.1 论文研究思路 .5 1.3.2 主要研究内容 .6 第 2 章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设计 .7 2.1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需求分析 .7 2.1.1 功能需求分析 .8 2.1.2 系统精度分析 . 10 2.2 成像系统设计与选型 . 12 2.2.1 成像环境设计 . 15 2.2.2 镜头与相机选择 . 16 2.3 系统工作模式和机械结构设
5、计 . 17 2.3.1 系统工作模式设计 . 17 2.3.2 整机机械结构设计 . 18 2.3.3 上料模块机械结构设计 . 19 2.3.4 图像采集模块机械结构设计 . 20 2.3.5 位姿调整模块机械结构设计 . 20 2.4 本章小结 . 21 第 3 章 自适应权值的多尺度、多方向形态学边缘提取算法 . 22 3.1 形态学基本理论 . 22 3.1.1 数学形态学概述 . 22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研究 VI 3.1.2 二值数形态学 . 23 3.1.3 灰度形态学 . 26 3.1.4 形态学边缘提取算法 . 27 3.2 自适应权值的多尺度、多方向形态学边缘提取
6、算法 . 28 3.2.1 多尺度、多方向结构因子设计 . 28 3.2.2 抗噪形态学边缘提取算子 . 30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1 3.3.1 视觉效果对比分析 . 31 3.3.2 精度测试对比分析 . 32 3.4 本章小结 . 33 第 4 章 核燃料棒识别与定位算法研究 . 34 4.1 基于先验信息的旋转圆心修正算法 . 34 4.1.1 问题描述 . 35 4.1.2 数学模型 . 36 4.1.3 寻优策略设计 . 36 4.1.4 求解域和终止条件 . 37 4.1.5 实验结果分析 . 38 4.2 核燃料棒直线度评估算法研究 . 39 4.2.1 核燃料棒变形
7、分析 . 39 4.2.2 基于两端点连线法的直线度评估 . 39 4.3 核燃料棒识别和定位算法设计 . 42 4.4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性能评估 . 44 4.5 本章小结 . 48 结论与展望 . 50 参考文献 . 52 致 谢 . 56 附 录 A 精度测试结果 . 57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VII 插图索引 图 1.1 论文研究思路 .5 图 2.1 核燃料棒和棒束实物图 .7 图 2.2 核燃料棒和棒束夹具图 .8 图 2.3 核燃料棒装配过程 .9 图 2.4 第 1#核燃料棒及其对应的装配孔 . 10 图 2.5 第 1#核燃料棒与其对应孔最小装配间隙示意图 . 11
8、图 2.6 普通镜头工作原理 . 12 图 2.7 普通镜头拍摄核燃料棒端部图像示意图 . 13 图 2.8 远心光学系统工作原理 . 13 图 2.9 超远心光学系统工作原理 . 14 图 2.10 普通成像系统拍摄图像 . 14 图 2.11 超远心成像系统拍摄图像 . 15 图 2.12 成像环境示意图 . 15 图 2.13 超远心光学成像环境三维模型 . 16 图 2.14 超远心镜头实物图 . 16 图 2.15 相机实物图 . 17 图 2.16 基于机器视觉核燃料棒定位与装配系统工作模式 . 18 图 2.17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整机结构 . 19 图 2.18 上料模
9、块机械结构 . 19 图 2.19 图像采集模块机械结构 . 20 图 2.20 位姿调整模块机械结构 . 21 图 3.1 数学形态学基本处理流程 . 23 图 3.2 腐蚀运算示意图 . 24 图 3.3 膨胀运算示意图 . 24 图 3.4 二值图像数学形态学运算结果 . 25 图 3.5 灰度图像数学形态学运算结果 . 26 图 3.6 形态学边缘提取示意图 . 27 图 3.7 尺度为 1 的结构因子 . 29 图 3.8 多尺度、多方向的形态学边缘提取算法流程 . 31 图 3.9 第 1#核燃料棒边缘检测结果对比 . 32 图 4.1 旋转角计算偏差示意图 . 35 图 4.2
10、旋转圆心坐标修正流程 . 37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研究 VIII 图 4.3 核燃料棒变形示意图 . 39 图 4.4 核燃料棒直线度计算原理 . 40 图 4.5 核燃料棒边缘展开过程 . 42 图 4.6 核燃料棒识别与定位算法流程 . 43 图 4.7 核燃料棒识别与定位计算过程 . 44 图 4.8 质量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合 . 45 图 4.9 质量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不重合 . 46 图 4.10 核燃料棒智能识别与定位系统测试现场 . 46 图 4.11 精度测试数据概率密度分布 . 48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IX 附表索引 表 2.1 各组核燃料棒特征参数 .8 表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燃料 智能 识别 定位 系统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