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分化社会中的政党政治与选举制度——以民主化之后的印度尼西亚为例
《多重分化社会中的政党政治与选举制度——以民主化之后的印度尼西亚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分化社会中的政党政治与选举制度——以民主化之后的印度尼西亚为例(73页珍藏版)》请在维思文库上搜索。
1、 多重分化社会中的政党政治与选举制度 以民主化之后的印度尼西亚为例 姓名:郑先国 学号:0123100034 院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专业:中外政治制度 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学 指导教师:汪卫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年 12 月 Party Politics and Electoral Institutions in Divided Society A Case Study of Indonesia in the Era of Democratization by Zheng Xianguo A Thesis Submitted to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
2、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in Political Scienc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ssociate Professor Wang Weihu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December, 2014 I 论文摘要 现实中不同国家的民主制度既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制度设计的结 果。政党体系与选举制度是代议制民主的核心成分,但其具体形式又受到特定社 会结构的制约。民主化之后的印度尼西亚政党政治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政党结 盟随意,政
3、党领袖作用非凡,政党组织涣散,议会政党林立。这些现象也是发展 中国家,尤其是那些社会呈现出多重分化格局的国家,政治发展与制度建设中的 普遍现象。本文以印度尼西亚作为研究个案,试图说明民主化之后的印度尼西亚 为何一方面呈现出政党政治复杂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却能巩固民主化成果,保 持大体稳定的政治局势。通过对印度尼西亚国家和地方层面政党政治生态的考察, 本文发现当今印度尼西亚政党政治的样貌是其多重分化的社会结构与以候选人 为中心的选举制度共同塑造的结果。国家层面上不以族群或地域划界的、包容性 的全国化政党体系,以及以候选人为中心的选举制度促生了更加包容的地方政党 政治生态。 关键词:多重分化社会;
4、民主化;政党政治;选举制度 II ABSTRACT Actually, democracy is the product of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but also can be artificially decided by the specific institutional design. Party system and electoral institution is the core elements of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but its specific form is re
5、stricted by social structure. After democratization, party politics in Indonesia demonstrate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parties shift coalition freely, extraordinariness of the party leaders, the lack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Party, excess parliamentary parties.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eve
6、ry developing 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countries with divided society when they are in the way of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through case studies of Indonesia after democratization, aims to illustrate that although Indonesia in the situation of chaotic party po
7、litics, she has consolidated its achievement of democratization and maintained party politics in a relatively stable situation. Through scrutinizing the eco-system of party politics in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 this thesis find out that the nowadays eco-system of party politics in Indonesia i
8、s caused by divided social structure and candidate-centered electoral system. In the national level, inclusive politics and party politics nationalization which is not carved accordingtoethnicgroupandgeographicaldemarcation,combinedwith candidate-centered electoral system, stimulate more inclusive r
9、egional eco-system of party politics. KEYWORDS:divided society ; democratization ; party politics ; electoral institutions III 致谢 两年半的时光匆匆而过,要感谢的人太多。 对于导师汪卫华老师,学生怀着无比的感激之情。感谢汪老师在学习上给予 悉心的指导。汪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是自己以后学习的榜样。同样要感谢汪老师在生活上对我关怀有加。 感谢两年半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 和批评,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
10、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这么丰富多彩的学习 生活。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谢宇亮同学,有了谢同学生活才如此的充满温暖, 感 谢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我还要感谢师妹张扬文馨,感谢猴子,感谢小惠,生活因 你们而多姿多彩。 感谢法学院的各位老师对学生的教导。 上外法学院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驻足 点, 有我太多的回忆。在这里我还要感谢东方语学院印尼语专业的两位老师及各 位小朋友,认识他们也是一种缘分。 最后感谢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IV 目录 论文摘要. I ABSTRACT.II 致谢.III 目录.IV 图表目录.VI 论文缩略词.VII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缘起
11、.1 第二节 有关印度尼西亚政治的既有研究.3 第二章 选举制度、社会分歧与政党政治: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9 第一节 选举制度与政党政治:制度主义分析视角.9 第二节 社会分歧与政党政治:政治社会学分析视角.12 第三节 两种分析视角的综合与本文的研究假设.13 第三章 多重社会分歧对印尼政党政治的影响.15 第一节 印尼多重分化的社会结构及其政治影响概述.15 第二节 族群分歧与印尼政党政治.18 第三节 宗教分歧与印尼政党政治.20 第四节 地域分歧与印尼政党政治.29 第四章 选举制度对印尼政党政治的影响.36 第一节 印尼政制沿革背景.37 第二节 比例代表制与多数代表制之争.41 第
12、三节 政党体系的全国化.44 第四节 候选人为中心的选举制度.46 第五章 结论.53 参考文献.55 V 图表目录 表 1:印度尼西亚主要政党和社会分歧结构.16 表 2:印尼各主要族群的宗教信仰.22 表 3:印尼历次大选主要党派得票情况.28 表 4:印尼选举制度的法律框架(国家层级).43 表 5:印尼选举制度的法律框架(地方层级).44 表 6:棉兰市 1930、1980、2000 年的族群结构构成.48 表 7:棉兰的宗教结构.49 表 8:棉兰 2010 年第一轮选举结果.50 图 1:印尼族群组成.19 图 2:印尼各省份爪哇人与非爪哇人比例.20 图 3:印尼宗教分布.21
13、图 4:1999 年印尼政党分布状况.33 图 5:2004 年印尼政党分布状况.33 图 6:2009 年印尼政党分布状况.34 图 7:2014 年议会选举结果省区分布.34 图 8:2014 年议会选举结果地区分布.35 VI 论文缩略词 BPSBadan Pusat Statistik,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GolkarGolongan Karya (main New Order political party) HanuraPartai Hati Nurani Rakyat, Peoples Conscience Party NasdemPart
14、ai Nasdem, Nasdem Nasdem Party NUNahdatul Ulama, Renaissance of Islamic Scholar PANPartaiAmanat Nasional, National Mandate Party PancasilaIndonesian national five-point ideology PBBPartai Bulan Bintang, Crescent Star Party PDPartai Demokrat, Democratic Party PDI-P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
15、n, Indonesian Democratic Party Struggle PKPartai Keadilan, Justice Party (post-New Order Islamic party) PKIPartai Komunis Indonesia, Indonesian Communist Party PKSPartai Keadilan Sejahtera, Prosperous Justice Party PNIPartai Nasional Indonesia, Indonesian National Party PPPPartai Persatuan Pembangun
16、an, United Development Party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第一节第一节 问题缘起问题缘起 成熟稳定的民主政体,需要有竞争性的政治体制,而竞争性体制的存在必 须仰赖竞争性政党体系的建立。萨托利把意识形态作为政党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并且把政党体系分为温和多党制(moderate pluralism)与极端多党制(polarized pluralism)两种。 在萨托利看来,温和多党制基本上包括3个到5个政党,这几个 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的距离不远,每一个政党都认同现行的体制,在这样的政党体 系中,没有一个政党可以掌握议会的多数席位,必须联合其它政党,形成联合政 府。政权的
17、更替,并非政府的轮替,常常是联合政府中更换合作伙伴而已。这其 中,通常存在两个主要的政党联盟,政府的更替是这两个政党联盟之间的更替。 温和多党制中没有大规模的反体制政党存在。在温和多党制体系中各相关性政党 意识形态接近,所以政府运作的形式比较温和。而极化的多党制,在议会中存在 着6、7个甚至超过10个政党,而且某些政党的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这样 就造成了政治运作的不稳定。极化政党政治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反体制政党的存 在,抬价政治的存在(politics of out-bidding),也就是说政党可以经常漫天喊价 的承诺, 而不必对其承诺负责, 那么就会导致其他政党以更夸张的形式承诺选民
18、, 这样就使政党之间的竞争就愈演愈烈。 可以看出极化的政党政治是极其不稳定 的。萨托利的分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多党制形式下民主制度的不同运行 模式。如果我们用萨托利的视角来观察印度尼西亚的政党政治,我们可以看到印 度尼西亚的政党政治的发展具有某种极化的特性。印度尼西亚2009年大选之后, 进入议会的政党有9个之多,进入大选阶段的政党有24个。2014年大选进入议会 的政党也有10个之多。选举中形成了3个主要的大党(这3个大党主要是世俗化的 政党),以及几个重要的伊斯兰性质的政党。其政党政治生态是极其复杂的。 民主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指出,民主得以巩固的前提之一,在于一个能发挥正 乔万尼, 萨
19、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同上 2 常功能且具有竞争性的政党体系。 但是过度竞争的政党政治,尤其是在议会中 存在有意识形态冲突的政党,是不利于政治稳定和政府施政效率的。民主化之后 的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典型的多党制国家,而且是一个具有极化性质的多党制国家。 民主化以来,印度尼西亚出现过400多个政党,进入过议会的政党也有十几个之 多。以2009年的国会选举为例,参加选举的就有24个,跨过2.5%的选举门槛最终 获得席位的政党有9个。出现如此之多的政党,进入议会的政党又如此之多,这 与印度尼西亚多重社会分化导致的碎片化的利益结构是分不开的。 印度尼西亚有3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重 分化 社会 中的 政党 政治 选举制度 民主化 之后 印度尼西亚
- 下载声明:
1. 维思文库网所有资料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其收益归上传人。本站仅提供网络空间服务并收取服务费!
2.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的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3.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4.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6. 本站所有压缩文件目前只提供目录预览,目录内的文档不提供在线预览。
